苗叶青青印初心
发布时间:2020-04-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天目山下,片片茶田,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乡间小路蜿蜒其间。
这里是“中国白茶第一村”——浙江安吉县黄杜村。
清明前夕,约3万人从各地赶到这里打工采茶,吃住都在茶农家。高空俯瞰,白茶青青,采撷忙碌,生机盎然。
此时,17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青川县,从黄杜村“远嫁”而来的白茶苗,也已新芽吐绿,在雨露滋润下正茁壮成长。
青青白茶苗 浓浓扶贫情
黄杜村村民如今生活富足,但他们不会忘记,这里曾经也是一穷二白,人均收入不到400元,1989年以前姑娘都不肯嫁到村里来。“黄杜村今天的富裕,是党和政府帮扶的成果!”
上世纪90年代末,时任黄杜村党支部书记的盛阿林,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带领村里党员做了“先吃螃蟹”的人,垦山、种茶、动员、推广……
1998年,全村村民集资近200万元,种植白茶近700亩。黄杜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白茶专业村。
2018年3月,采茶工们在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茶山上采摘春茶
种植面积大幅提升后,如何保证白茶品质、引导有序种植,进而形成白茶品牌,成为村民们当时最大的困惑。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黄杜村调研。他踩着泥巴路走进茶园,认真询问白茶推广种植情况,了解白茶如何引进,怎么扦插、采集、加工,以及销售情况。
让时任白茶基地负责人梅喜英意外的是,习近平对茶园里的事情竟然这么清楚。习近平站在茶园里为当地白茶产业把脉,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方向。
——增加种植面积的同时,要讲求品质诚信;
——要拓展合作经营,延伸白茶产业链;
——白茶产业做好、做大,就是“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梅喜英说,那次调研后不久,当地的白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县政府注册了“白茶之乡”的品牌,免费对茶农进行培训。
荒山变茶海,百姓喜致富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10个字被挂在了乡政府大门口,印在了茶叶的外包装,刻在了白茶基地的大石上,也成为黄杜村发展壮大白茶产业的强大动力和真实写照。
现在,黄杜村家家户户都从事白茶相关产业,不仅卖白茶,还卖起了茶山风景、茶饮文化。休闲观光园区、帐篷客酒店、白茶民俗村等令人流连忘返。
“黄杜村富裕了,安吉富裕了,但人不能忘本,致富不能忘党恩。”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这样说。
“每当在新闻中看到总书记到贫困地区调研时,我都为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所感动。总书记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一直在奔波忙碌着。”黄杜村党支部委员盛月清说,作为先富起来的群体,必须要想办法为总书记分忧,为党和政府出力。
在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有党员回忆黄杜村脱贫致富的历程,提出要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应有的力量。20名与会党员一拍即合。
忆苦思甜 饮水思源
2018年4月,他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并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想法。
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很快回了信。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2018年10月,在四川省青川县,当地村民向白茶种植地运送白茶苗
在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安排下,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成为受捐对象。
“党的政策好嘞,送来白茶苗喽喂,总书记等咱们嘞,脱贫奔小康喽喂!”
2018年7月9日一大早,四川省青川县瓦砾乡柳河村230多名村民扛起锄头带上锹,在催人奋进的“薅草锣鼓”号子声中,开始了紧张的劳作:平整土地,锄草去杂,将裸露的旱地整理成一块块梯田。
获赠的白茶苗在这里安家,带动青川茶叶升级换代。
先富帮后富,苗叶青青印初心。
一年多来,黄杜村共捐赠茶苗1665万株,种植5377亩,覆盖3省4县贫困户1862户。按照目前栽种成活情况,预计2020年春季即可产茶,将带动受捐地5839名贫困户增收脱贫。
拳拳赤子心,浓浓扶贫情。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青青白茶苗,扶贫映初心。这初心,印在广大党员心里,也铭记在百姓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