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
发布时间:2020-04-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文艺青年
文/倒霉孩子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是个十足的小镇青年。等到我十六七岁的时候,文艺青年还不是一个骂人的词,那时,我认识了文学。
在高一老师的推动下,我们集体‘被流行’写日记,文学积累。然后被批改,在日记本被批改的制度下,我的日记本除了记录平时自己扯淡的生活,抑或抄一下某几个词语,几首诗歌以外,就没有什么内容了。
那个时候,新概念作文大赛到了第十个年头。班上涌现了‘寒流’、‘郭敬明党’。而我好像是站在‘寒流’中,也深深的喜欢上了文学。我当时还记得在学校门口的书店里看到了《萌芽》,果断买下,趁着自习课看完,然后开始构思写作,但是无论怎样构思,都逃脱不了《萌芽》的影子。当时韩寒已退学,而郭敬明也已经‘抄’完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在我幼年的心灵里,文艺青年就是一个牛X闪闪的符号,带着商业化,摧枯拉朽地勾引着我,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写作,然后出书,洛阳纸贵......
我同桌是一个忧伤的姑娘,她经常躲在课桌下看一本郭敬明的全集,是粗糙的盗版全订本,我们经常争吵,争论韩寒、郭敬明到底谁才是文艺青年。她总会不屑的质问我,你牛你也出本书,你也拿奖,我的心灵被深深的拷问了。
那是一个充满数学课的下午,躲过数学老师,躲过记录委员,写完一篇东西,我记得写的是一篇杂文《苟且》。我满怀期待的把信寄出去,之后每次去食堂打完饭,都会边吃边畅想:将来结伴去上海的时候如何在小巷遇到一个撑着油伞的姑娘,如何挑选自愿免试录取通知书。一直等到杂志上公布得奖名单,才知道希望就像肥皂泡,吹得再大,也飘不到云层之上。
高中三年,每年我都会给新概念投稿,在那段生活里,觉得文学杂志是唯一能够圆梦的大门,虽然我不停的敲门,但大门从来没有开过。我高二的时候写过几篇跟郭敬明文笔相似的文章,带着羞耻感悄悄地投了邮箱,当然更没有向我的那位同桌提起。
高三时,我看着我那不堪的成绩,我觉得放下文艺青年的理想。当然我并没有投身学习,而是疯狂的投身于游戏‘三国争霸’当然偶尔也会更新几篇日记,这期间,我的同桌,也就是那个忧伤的姑娘,她谈了一场如郭敬明笔下的轰轰烈烈的恋爱,但忧伤却没有像小说里那样肆无忌惮的蔓延,而我的游戏早以满级了。
似乎不知何时,文艺青年已经变成了一个骂人的词,带着深深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