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大人,当天使已经老去
发布时间:2020-04-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该写篇文章给我的母亲?写过很多文字,时评杂谈、情感故事、嬉笑怒骂、悲欢离合,有逢场作戏,也有真情实感。真正的感情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毫无矫揉造作很随意地流泻出来。比如,我听着这首背景音乐《懂你》,熟悉的旋律响起,泪水肆意地流出来,声未至,人已唏嘘。我的文字不值钱,网络上浮浮沉沉,生旦净末丑,早已学会了荣辱不惊。这是我曾经的一篇旧文,贴在这里,泛黄的字,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激情,而今读来,仍是泪流满面。
她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她出生在陕北绥德一个很偏僻的叫王家沟的小山村,小到坐完公交要转车坐蹦蹦再步行五里尘土飞扬的山路,偏僻到我嫌那里无聊九年没有回去看望过外婆。她很漂亮,真的很漂亮,出生于农村的家世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容貌,43岁的她依旧有我妒忌已久的白皙光泽的皮肤,还有她高雅的气质,还有很多双眼皮的眼睛,还有她完美的身材。
她很勤劳,家里的活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操劳。家里的厨房客厅和院子从来都是干干净净,小时候住窑洞时酒红色的家具从来没有积过灰尘。很多年来我脑子里就有这么一个模糊的影像:爸爸懒懒散散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她在忙里忙外做饭洗衣擦地板,夏天是地摊淘来的五块钱的劣质“的确良”红裙子,冬天是米黄色的旧裤子——那是她在家里的工作服,一年又一年,从我有记忆起到现在我21岁。那么多年过去,我爸见多美女也见多才女,还经常夸她贤惠,可见她有多出色。
她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干农活时都在背书。十三岁考到城里,一步一步走出大山扎根城市,很是不简单,是他们村的第一人。她念绥德师范时很节约,三年只花了家里三十几块钱。她那时总在收集饭票,每周换成馒头后,带给自己年幼尚在绥德中学读初中的弟弟妹妹。至今我的小姨小舅都在感激她。她父亲早逝,家里四个孩子条件很艰苦,她经常告诉我小时候多么辛苦多么懂事多么节省,从来不和哥哥弟弟妹妹争吃的。导致她从小缺钙,三岁才能站起来走路,现在还是常常被我和爸爸笑话“大额头”。
当年,她照过一张比较时髦的老相片:白色的带有花边吊带式的薄上衣,很灿烂明媚的笑脸,婷婷玉立坐在那里,很浓密的头发。那时候她二十岁,很圆润的脸,她说自从生了我以后就一直操劳都成瓜子脸了。他们都说我长得像爸爸,但是很庆幸她的圆脸型遗传给了我,我很骄傲,因为这是我美女妈妈的脸型。这张照片,曾经让我多次浮想连翩,不知道当年有多时髦,到底有多少男孩子追她,爸爸是怎么把她骗到手的。后来她告诉我拍照片是为了办身份证,衣服是借同学的,她也从来不屑于风花雪月一心只读圣贤书。
她结婚后和我爸过得很辛苦。起初在一个叫田庄的小镇教书,两个年轻人一个月才吃一斤油。后来怀上了我就调到了城关二小,天天骑自行车上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了一年的牛郎织女。据说我早产,襁褓时期体制特差,三天小病五天大病,每晚哭到天亮,非要她抱着才能睡着。有一次屁股上起了个大包,她吓坏了,天天跟村妇一样把唾沫吐上去用手抹来抹去,致使我每次洗澡想起来都要多搓几遍。后来爸爸和爷爷闹翻了搬出去白手起家。记忆中那是家里最艰苦的时期,买房装修欠债,她拼命的攒钱还债。天天下午雷打不动地土豆熬白菜加面条,现在我想起那个味儿都想吐,看见面条就没胃口。她从来不给自己放假,每天都辅导家教,腊月二十八还是办作文辅导班。她几乎不买新衣服,小时候我好像是四小那一帮子弟里最寒酸的,从来都是奶奶外婆缝的布鞋。那时候她同事的小孩王格有一双很漂亮的塑料黄凉鞋,我至今还在念念不忘地羡慕。四年级时她在地摊上花了十块钱给我淘了身米黄色的衣服,我开心得穿了一个月都不脱。
她一直在一所小学教书,语文加班主任,养成了一些职业病。比如在街头看见小孩就忍不住停下来,给身边的我唠叨,不要在街上乱写乱画,乱丢东西;老让我写日记,过年也不例外,而且要把年夜的烟花繁华描写得栩栩如生才算过关;说话总像对小学生讲课,生怕别人听不懂。只要她一开口,我就恨不得捂住耳朵。不过幸好她从小的栽培,现在我的文学素养在同龄人中很出类拔萃,我很感激她。我小学六年级时她利用职务之便在四小图书馆借了几套科普读物给我看,现在我百科科普那么优秀,也是得益于她那次的无心插柳。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母亲大人,当天使已经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