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迷楼”浅忆
发布时间:2020-04-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今年春天,我又一次来到周庄,又一次来到了周庄的“迷楼”。“迷楼”是文人相聚的一处好地方,它位于周庄古老的中市街西侧,是一幢明清时期的典型小楼,这里曾经接待过大名鼎鼎的诗人柳亚子先生和南社诗友,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给周庄留下了一道值得追忆的人文风景。
“迷楼”是我心中一幢熟记的小楼。“迷楼”位于周庄古街十字河西侧的贞丰桥畔,此楼就在我的已故忘年交好友袁大令先生家的小楼东,相距只十余米,属同一排连体的紧靠小巷和十字河畔的古色古香的小楼。
记得八十年代中,我去周庄的时候,大令老师就兴致盎然地把我带到贞丰桥畔,观赏这幢他从小了解和熟悉的“迷楼”。那时的“迷楼”在我的眼中只是一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楼,这里己经闭门不见主人,门和窗都被紧紧关着,“迷楼”的外墙白色的壁粉已经脱落,露出了一块块青墨色的砖。门上的油漆杂夹斑驳的风霜,忽有忽无的样子。楼上朝南有六扇咿呀作响的蠡壳窗,楼下有两扇老式的玻璃窗,那木质被风雨侵蚀得破旧不堪,楼下南面开门就是河埠头,可以走二三步石阶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中洗菜淘米,北面开门就是石板铺设的小巷,探头就会看到撑着雨纸伞的姑娘们哼着苏州小调轻盈地走过。在大令老师的口中,我知道了这幢历经岁月风雨的小楼有着不一般的。
在大令的介绍中,我了解和熟知了小楼曾经的春夏秋冬。原来小楼就是周庄的名楼,这里来过的柳亚子就是开国时毛泽东主席和他赋诗的大诗人,此楼己经列入了大修,这幢小楼将会和周庄的“双桥”、沈厅、张厅等一样名扬天下。“迷楼”原名德记酒店。据说店主名叫李德夫,祖籍镇江。早在清光绪末年,周庄也是南北水运的重要商埠集镇,贞丰桥亦是镇境水陆要津,附近的商店毗连,客商和游人云集。李德夫生意精明,他擅长烹调珍馐佳肴,获悉此地是生意兴隆的地方,便携眷从镇江迁徙周庄,在此小楼掌勺开设了酒店。俩年过四十,喜得千金名唤阿金。年长后,如阿金如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她排除女子缠脚的慨习,抵制缠足,以“大脚观音”的雅号立足周庄。由于阿金长得亭亭玉立,周围地区的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每天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一起共度酒店生涯。
这里渔歌声声,南北做生意的船只大都要途经淀山湖,他们把船喜欢靠在周庄过夜,或者在此交易,因为那时的周庄四周环湖,停靠十分安全。宾客设酒临风,窗外波光桥影,飞燕呢哺入轩窗,鹭鹚搏鱼生妙趣……每天酒店开业,阿金小姐就当垆劝酒,张罗顾客,也许美女的靓丽,吸引了众多酒客,生意日渐火红。于是,德记酒店的名声鹊起。人们喜欢到这幢紧靠在小桥流水、富于诗情画意的小楼上喝酒,顺便看看传闻中的美女阿金,即使请她倒杯酒或者捧来一杯茶水,客人们也会兴高采烈微笑。有的还和阿金一起敬酒,直到一醉方休。在这风景如画的小酒店品酒喝茶,是一处“酒不醉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的好地方。
那么为何后来的德记酒店被唤作“迷楼”,原来就是起因于才华横溢、追求进步的柳亚子和南社众多的南社进步的有识之土的大驾光临而为。那是辛亥革命后,当时的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在这样忧国忧民的日子里,1920年12月,当年南社的柳亚子先生就从吴江驾小舟来到周庄居住7日。柳亚子一到周庄,就邀周庄南社社友陈去病、王大觉、凌蕙穰、费公直、陈蕺人、徐弘士、沈君崇、赵雨苏、朱汝珏、朱云光及从弟柳抟霄、柳率初等先后于23日、24日、28日、29日,4次汇聚在小楼品酒作诗。
诗友们坐在楼上谈笑风生,然也忧国忧民,一起纵论爱国大事。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讨论。面对窗外古朴典雅的江南古镇和小桥流水,面对斜阳古道与古镇四周的蚬江,面对窗南湖泊交织成网的波光帆影,一时壮志难展,于是便寓情于诗酒之间,以抒发胸中积压的据结和豪情。
酒楼主人李德夫女儿名叫阿金,此时早已长得亭亭玉立,端庄秀气,她的出现为诗人们的聚兴增添了一份浓郁的诗情。于是,诗人们酒后就常常和阿金开开玩笑,大家问长问短,还常以阿金为题,即兴赋诗,留下了一百多首赞美水乡风情,还有寓意深深的爱国思想,以这样的方式和感情抨击当时的时政……在这里,柳亚子写下了《迷楼曲》,费公直的《对酒歌》,陈巢南的《蚬江》,还有叶楚伧的《迷楼夜醉》。他们在这里效法前贤,赋以兴寄和隐喻。设下迷恋的美景、美酒和佳丽的谜面,而其中却是暗射着忠贞气节和爱国爱民的精彩谜底。儒雅风流的柳亚子,诗兴大发,如江似海,以酒助兴,飘飘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