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想起了收音机
发布时间:2020-04-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这是我小时候最想听,也最爱听的广播声音。每天下午15:2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如期而至。我同我的小朋友们都会聚精会神地围在收音机旁,倾听孙敬修爷爷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收音机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了解大千世界。外边的世界真精彩。
收音机是我最早见过的现代科技文化产物。初识收音机是上小学5、6年级的时候,校长的一位亲属送给他一台,几十厘米大,方方正正的,他拿到学校是让师生们长见识的。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收音机。在那时收音机可是稀罕物。在这之前只听自然课的老师讲有收音机这个东西,还在黑板上画了半天,怎么讲在脑子里也形不成收音机那个概念,那时能听收音机,真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看过收音机后,课间,老师给我们说谜语:一间小木房,没门光有窗;只要窗户亮,又说又笑把歌唱。我们都感觉非常形象。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收音机。下课的时候,我们会悄悄地来到老师办公室的窗下,听收音机传出清脆的声音。其实不光我们爱听,老师们也在听。只是我们在窗外,老师们在办公室里而已。那时我知道了齐越、夏青、葛兰、林如,知道了孙敬修、潘捷、林光等播音员。
随着社会的进步,收音机逐渐走进了百姓生活中,听收音机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快乐之源。我家最早买的那台收音机得感谢刘兰芳老师。是她开播评书《岳飞传》,在家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每当电台播出的时候,乡亲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放下手中的活,找到有收音机的地方听。据商店售货员讲:《岳飞传》播出那段时间,收音机销售的特别快。许多买收音机的顾客不看收音机的形状,颜色、只要能听《岳飞传》就行了。邻居二哥为了能在年三十用上收音机,顶着大雪步行60华里,买了回来。那时我同小朋友们之间玩耍的时候,也常常学着刘老师的说话声调。
随着《岳飞传》的播出,很多广播剧、评书节目录制的都相当漂亮,小说《西游记》、《杨家将》、《烈火金刚》、《童年》等经过单田芳、袁阔成、乔臻等大师的演绎,使我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尤其是冬日的夜晚,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听着精彩的节目,人似乎也走进了书的天地。随书中的主人翁走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学校中午放学,都是一路小跑,为的是能赶上收音机里面十二点半播出的评书。四、五里的路程,往往不到二十分钟就跑完了。遇到老师拖堂,心里烦闷的不得了,尽管到了晚上那些段子还会重播。但因为评书太吸引人了,又总是在最热闹的时候留下悬念,我们一刻也不愿多等。回到家里,来不及吃饭,就先打开收音机,调到播评书的那个频率,常常是边听边吃,对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已经品不出滋味儿了。
晚上一家人各干各的,耳朵听着同一个节目,啥都不影响;洗脸、洗脚、睡觉。那会儿没听说谁失眠,没有乱七八糟的烦恼。有烦恼,也是实打实的,而不是本不该烦恼的烦恼。
收音机听着就行,手里做着活计、收拾卫生、或是看书两不耽误。因为有这个东西,家里有了声音儿,有了热乎气儿,特别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感觉远方的播音员就在身边,多么温馨的场景。小时候伏天屋里热,常常坐在老屋的门坎上听,为了听得清楚些,还要不停地调换方向,那股专心劲就甭提了。
每天晚上,收音机就会成为我最好的“伙伴”。躺在被窝里,聆听那些优美旋律的流行歌曲,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记得很多电台都有《每周一歌》这样类似的栏目,为了能够学会那些歌曲,就着昏暗的灯光下边听边记歌词,成了家常便饭。尽管当时的歌星比现在的歌星口齿清晰得多,但要想记全一首歌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难不倒人,因为像我这样的同学太多了,等到第二天,大家凑在一起相互补充,总能拼凑完整。不过,为某个字词各执己见,热热闹闹地争论一番也是常有的事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收音机不论功能还是外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有的已经用做结婚的嫁妆,成为“四大件”之一;而各式小巧的收音机价格既便宜,又便于携带。听收音机是不受停电影响的。于是,上学、放学路上,边听边唱边走,也是当时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哟!这也为我们晚上抱着收音机睡觉创造了机会。奔波劳累了一天,在收音机优美旋律的催眠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半夜或是清晨醒了,收音机还在枕头边儿自说自唱也是时有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