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你上班是贼忙但不要紧你还穷啊,为啥呢?
发布时间:2020-04-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即“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算。若是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某一职位上的精英领导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
然而我又读了《贫穷的本质》这一书籍,我觉得好像出入非常大,有很多矛盾因素参杂其间。
这个世界上又很多人,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颗心夜以继日的扑在工作场上,每天工作甚至超过12个小时,只要企业不黄铺,他们是断断不会换工作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这样的好员工都得到了晋升的机会,相反有的人才来不久便崭露头角成为某领域的骨干。可许许多多元老级的人物却仍然混不出头来。是他们不努力,这么说也不对。因为他们中间也不乏好员工啊。
然而,“一万小时定律”在他们身上,并不奏效。他们反而是越忙越穷。
“一万小时定律”没让他们风生水起,获得专业领悟,成为事业场上的佼佼者,生活中也没有赢得大满贯。这一万小时的工作反倒让他们愈发平庸,工作的平庸又阻碍了个人的发展进程。比如那些有梦想但不成气候,尚不足以支撑自己生活的人,工作场的失意又影响了他们伸张自我,因为抛开繁忙的工作量他们越来越没有哪怕一刻钟的闲暇时光。说这是“一万小时死亡定律”一点不为过。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作为我今日哲理文的开端,我先抛下这样一个疑问。
01
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本段作者小王是既无奈又好气,冒着跑题的风险都要来黑一下某互联网网络公司,不过仔细往下看看那压榨员工的伎俩着实令人心惊胆寒。
“奋斗者协议”竟是让员工自己申请:是否自愿放弃年休假等法定假期。理由是工作量很大,工期短且上面催的时间特别紧。倘若因休假而完成不了工作额度则回直接给你处分,并克扣工资。那你这假是休还是不休啊?自己选择。
不论什么请假方式甚至是病假,超过一定的时间额度,将会影响到你的考核分从而直接年终奖金发放。要知道,除去一个公司屈指可数的头头们管理者们,公司内部最多的应该是基层。一个基层员工一个月工资多少2000-3000元这个区间以里吧。年终奖金就算和你的半月工资持平,有人说不多呀,不过据观察大多基层员工家庭生活最好的也就是一般以下,而生活又处处需要用钱。奖金加上你请假期间的停资,请个假怎么就这么值钱呢?
根据部门见工作性质的不同,有些个部门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理由还是很简单,虽然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你马不停蹄的工作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剥夺了。可是工作任务艰巨,还有新的工作量等着你。有些时候明明招工的时候说的是尽可能不加班,看好了是尽可能,人家没说不加班。更何况除了走时,偏偏你的工作还是走量的。不过高层为了应对员工的怨怼还是有招的―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大家互相体谅下,要不我们”调休“吧。不过想调休想请假领导又一幅冷脸对着你,迟迟不愿意给你批,领导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给你批了那其他加班的人呢,是不是一个接一个的找来,开头容易收尾可难。就算最后磨不开给你批了,年终奖金上还是会在你的名前划个叉,不仅如此有些单位领导“贵人多忘事”调休给你按请假算,所以,很多人即使带病也在自己的岗位中摸爬滚打,除非病入膏肓,一头栽在工作岗位上等着120来抬,否则就不请假。
而你的辛苦打拼得来的是工资低的让你成天对年终奖朝思暮念,而你以为年终奖能轻松的让你拿到手么,有的公司让你年中才拿到就很不错了,而且现在放眼望去,大多私人企业是没有年休假一说的,加上法定假也不定休,春节假按时放开工早,工期紧张每日加班,加到没了休息天。我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相当于搜刮了你的血汗钱然后发在你(甚至是别人的)奖金里面,还要你对头头们感激涕零。
女人当成男人使唤,男人当成畜牲一样对待。话虽糙可理不糙,用在这我觉得挺合适的,你们说呢?
某天,一manager对另一manager大声的说:给这些走的早的人,多分配点活,让他们天天早走?实习生,新员工把大家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都丢给他们,廉价劳动力。说到这里,小汐我也记起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当时是被分配到了一家酒店,那阵子员工流动非常大,而招工又难,小汐我是上12歇12,晚6到早6这还不算什么。加上实习协议里并没有规定我是没有周休的,就算我是自愿放弃了休息天响应公司号召,然而我加不加班我的实习工资都是一个固定值,不存在有浮动,倘若你坚持不下去想要离职他们往往会更理直气壮的以你的实习合同相要挟。走,除非你不想毕业了。甚至我还在很多新闻报道中看到实习生工期结束,单位拖欠工资甚至拒不给工资,这也是屡见不鲜的。
02
还记得几年前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吗?
不久前,富士康再次被曝光为“血汗工厂”。《观察家报》和中国劳工观察组织对富士康位于衡阳的工厂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这家湖南最大的电子产业基地里,超过8000人是派遣工,而按照中国《劳动法》规定,派遣员工,不能超过总员工数的10%。
什么叫派遣员工?
说白了就是临时工,没有假期、没有病假工资、没有带薪休假、没有社会上不断强调的福利待遇。一旦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就会面临失业甚至被炒鱿鱼的风险。工资过低且无加班费,拼死拼活的干一小时也不足15块。而要想多挣钱,你只有一条道不停加班。据说竟然有人14天不休息。
跳楼的,闹自杀。如果不是动静过大,或许这个“潜规则”上不了墙面。
除了指责“富士康”,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殊不知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杀鸡儆猴有时候不见得管用。
从18世纪欧洲资本家剥削劳工,震惊世界的黑奴贸易。到今天的血汗工厂,总结出一个恒定规律。只要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要手工尚无法完全被机器取代,这种现象就会一直存在,而且这本不稀奇就是个常态死循环。
那我们怎样摆脱这种现状呢?拼命工作还穷,这不对等不合理。
很多人眼中对穷人的孩子定义是: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勤奋,不懂得思考,360行行行出状元,还是他们能力差,烂泥扶不上墙。如果他们努力了又懂得抓住机遇,不可能一直贫困,他们缺乏挑战精神且过于安于现状。
据说有一女学者,为了研究贫穷与成就这一课题,隐瞒她名校博士的身份,潜入贫民窟,像他们一样生活工作。
她详细记录了他们每天的生活,而他们的生活竟然出奇的一致。
早上不到五点便匆忙上班,甚至顾不上吃早饭,时薪非常低且要想填饱肚子你不得不10+工时。甚至午饭晚饭都是火速吃完再奔赴到工作岗位上。
终于下班了,累,精力早已经消磨殆尽。年轻人还留点体力去吃点东西,娱乐场所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年长的基本上是倒头睡,两点一线周而复始。
经济学家将这种生活状态称之为“贫穷的死循环”。
其实,贫穷的本质是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一旦走进了死胡同,无论你怎样拼搏,努力进取往往是只能在死胡同里打转,就像深陷漩涡中央,你眼看着蓝天,周围的环境却跳出来了。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概念,“时间单位值”。顾名思义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你都干了些什么。哪些上有用功而哪些是无用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说“勤劳致富”,植树节去栽棵书,五一劳动节看奖章。而实际上这在某些试了也是一种悖论。基层最忙可他们最穷不是吗?
那些经常抱怨自己太忙的人,仔细想想,因为无节制的“忙”,你错过了什么?
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错过了去探望自己年事已高的老父母,冷落了一块的爱人,错过了朋友聚会,错过了很多很多。
号称世界上挣钱速度最快的人,扎克伯格也不屑把时间用在他认为无谓的事情上面。
我们做不了扎克伯格那样的大事业,或者你会认为他的时间慨念太过奇葩了。但是当我们忙得一塌糊涂时,停下来想一想:是否陷入了忙碌的死循环中呢?这其中也包括我。
03
很多人都说事业单位有编制好啊,只要一条腿跨进门里便再不用未自己的未来发愁了。因为与这座城市中忙碌的劳动者来说那份工作意味着清闲。这里雨汐提到的可不是说人家闲着聊家长里短额那种闲而是相对之下的清闲。世上任何事都无绝对属性。
一个事业单位的员工,暂且归其为行政专员,每天工时在8小时左右,周末双休,五险一金,除此之外法定假正常,甚至还有半个月带薪年假。一个月4500元
一个个体小商户,睁开眼睛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奋斗,休息,福利待遇,假期这些通通都是没有的。至于薪水是要看卖出额度的,多的时候超乎你的想象,少说也要进万。
这两个人一对比,貌似还是那么回事,多劳者多得,付出于回报成了正比。甚至听晚间新闻报道过有的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了业就得就业,做什么呢?他们这些人清一色都是放弃了某某大型企业提供的白领,管理层工作,初出茅庐白手起家却纷纷转而投入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浪潮中,有的人和自己的高材生朋友合伙卖红薯,开小餐馆化身成了邻家大厨。还顶着来自于父母亲,亲戚间,邻里邻居,好朋友们的冷嘲热讽,霸占了饭后的闲言碎语时间,看起来压力着实是不小。不过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人家混的更好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把工作环境考虑进来,行政专员不用起早贪黑,早九晚六或者早八晚五的,觉睡饱了的同时人家兴许还能巧妙的避开高峰期。冬暖夏凉,办公环境优雅。有充足到可以小憩一会儿的午休时间,不仅如此企业单位还是怕亏待了这些人似的,每年都有一定的出游福利,赶的好的话说不定是免单的,每年都有年度体检。甚至我还听说他们很爱休年假。带薪的年假一年八天。而这些待遇是打拼青年所享受不到的。哪怕是休一天对自己而言都是不小损失。
财经作家玮玮说:“不要被高收入迷惑,很多人的高收入并不是由高价值劳动带来的;他们高收入的背后,是高付出、高风险、高折旧,很多人是拿命在换钱。”说白了很多人都是付出了同龄人数倍多的血汗去do一个未来。这条通往成功的路是孤单的,很多人全身心投入其中舍弃的是陪伴身边人的时间。甘愿忍受孤独的同时你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有可能你会输。你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有可能你会赔的渣都不剩。有的人因不堪忍受这种瞬间失衡得了精神疾病,还有的人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不是每一分付出都会有回报,爬上金字塔尖的毕竟是极少数人。每个创业者都如蒙牛的老总般兢兢业业,但是有几个人能成为那样的人上人呢。
“时间单位值”是什么?是以尽可能小的单位衡量劳动价值。
真正的高收入人群,时间单位值都非常高。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你做完领导安排的工作就OK了。如果领导布置下来的工作量是需要你花费八小时时间完成,而有些人她本身就具有超前意识。五小时完成任务之后的时间你可以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伪高收入人群,时间单位值其实是很低的,我们可以称其为低价值劳动,依靠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量的积累,从而获取劳动报酬。经济学角度有个原理叫当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从而达到质变的效果。
“贫穷死循环”就是这样一种时间单位值非常低的生活状态:
人们拿着非常低的时薪,为了达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温饱,不得不延长了工作时间,以至于全部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放在工作上。
而到了休息时间,因着自己全部意志力和精力都耗费殆尽,一旦逮到点空闲时间,巴不得好好放松放松。没体力的玩玩手游,体力尚存的逛逛吧之类的休闲场所去寻求点刺激。
低时间单位劳动值——低营养值——低级的感官刺激娱乐方式——再回到低时间单位劳动值,就这样,人们彻底陷入了一个毫无营养可言的死循环里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点改变都不会有的工作“死”状态,一想每天都是在无兴趣下不停奔波劳碌,小汐我真是恨不得一觉醒来便退了休。
04
那我们如何远离“死状态”并打破这种“贫穷的死循环”呢?
接下来小汐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也许你未必处于贫困状态,但我相信这对于你们而言也有一定的内在价值。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在世不离教育二字。
在电视剧《相爱十年》中,刘元来到一家日本企业工作,最开始他只是一个基层文员,每天的工作量无非就是倒垃圾、擦桌子、擦楼梯等等一系列杂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力。
除了做体力活,还要忍受同僚的冷嘲热讽,加上朋友亲戚的各种看不起。然而刘元仍旧每天面带笑容的去上班,对于这些人家毫不在意。为了能在这家公司长远发展,刘元硬是挤出时间去报了一个日语培训班,每天坚持学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练成一口流利日语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日企老大要参加一次活动,活动恰好就需要刘元与他配合,当刘元很自然地直接用日语和他沟通时。日企老大非常惊讶:“刘元君,原来我身边竟有一个如此精通日语的员工”后来在刘元的不懈努力下,他在这家日企一路晋升,最终成为职位最高的中国员工。
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处境中,一定不要让自己忙死。每天留出时间,留出精力和意志力,去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下自己的潜在能力。不要把自己逼近死胡同更何况那是你内心深处一度想逃离的地点。不要因为惰性依赖就轻言放弃。不去尝试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在何处与成功不期而遇。
良好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拥有一份单位时间产出值较高的工作,然而我的工作时间并不太长,我又不是无时不刻的忙碌着,我不用加班,而且我尽量给自己营造出一个舒适的氛围,我告诉自己同事关系求同存异便好。对于同事对自己的说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且不要过度去揣度同事,老板的意图。由此,我每天都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这个休息既是身体也是心态上的。然而我并不是一个一闲下来就理所当然的待在休息区中的人。只要精力还有余,我就会毫不犹豫的打破舒适区,进入未知领域,学习新的技能。哪怕我工作与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写东西,我还是会挤出时间去看看知名学者的书籍。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一挤总是会有的。”
“一万小时定律”和“一万小时死亡定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你能否不断让自己的单位时间值增加。
那些一天到晚忙到死的人,注定拥有的是“一万小时死亡定律”;那些拒绝忙死,且给自己生活留白的人,才会拥有“一万小时定律”。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余下的宝贵时间去锻炼自己,让自己的大脑更丰满,生活更充实。所以请看我文章的你细想一下,你可享受目前的工作生活还是你也想着去改变,却迟迟未付诸行动呢。加油,我支持你并衷心祝福你能早日与梦想中的那个自己不期而遇。
愿你可以拥有很惬意,很诗意的人生。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一万小时定律”你上班是贼忙但不要紧你还穷啊,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