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正排队招GP
发布时间:2024-10-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安徽,正排队招GP)
安徽依旧凶猛。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日前安徽省旅游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安徽省将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黄山基金”),同时启动第一期基金组建设立,邀请GP洽谈合作。
几乎同一时间,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子基金、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主题子基金……开启招募GP工作。放眼望去,安徽依旧密集伸出橄榄枝,联手风投机构扶持新兴产业。
从100亿产投基金说起
安徽排队招GP
安徽最GP招募来自大黄山基金。
根据公告,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将以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市为主要投资区域,重点投向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会展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文化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集群,打造重点项目运营平台。
其中,首期基金规模20-30亿元人民币,由安徽省统筹认缴出资40%,协调国家级基金认缴出资30%,基金管理人募集资金认缴出资30%。基金注册于黄山,将选择安徽省内设立的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金融机构作为托管机构。基金投资大黄山四市企业的资金不低于基金实缴规模的60%;投向安徽省内的资金不低于基金实缴规模的80%。
在此前一天,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第三批)征集公告发布。该基金于去年6月完成备案,以母子基金架构运行,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投向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相关产业。
公告表示,省市县三级财政、省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四类主体的出资总和原则上不得高于子基金实缴总额的50%。返投方面,子基金投资于安徽省注册企业的资金不低于母基金出资的1.2倍。
机构遴选上,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参与或发起设立的、已募集到拟设子基金总规模的50%以上的、具备优秀的返投及产业资源导入能力的三类子基金优先考虑。
再往前看,规模50亿的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子基金发布GP遴选公告,投向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及有助于提升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其他相关领域。同时,62亿规模的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主题子基金也发布遴选公告,投向现代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八大领域。
这只是一缕缩影。2024以来,安徽排队招募GP
60亿规模安徽省中小企业二期基金正在为三类7支子基金招募GP;总规模300亿元的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题基金发布遴选公告;还有安徽省“三重一创”二期基金、安徽省雏鹰计划专项基金、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铜陵悦江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等,先后发出GP召集令,十分热闹。
安徽抢VC/PE
背后一盘产业大棋
过去几年,安徽在新兴产业争夺战中深刻体会到了创投力量的意义。
今年伊始,安徽继续放出大招:2月底,中国证监会函复同意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继北京、上海、浙江(含宁波)、广东、江苏后,安徽成为全国第六个、中部第一个获得试点资格的省份。
这正是安徽从政策上争抢VC/PE的举措之一。
据悉,从申报到审批,安徽仅用了三个多月。成为试点后,安徽省内风投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综合服务无疑会进一步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尤其是国有份额退出渠道得到畅通,资金流动性增加,能够尽快“投早投小投科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实现对科技创新的长周期支持,进一步打造“科创+产业+资本”模式。
这也打在了安徽建设“基金丛林”体系的靶点上。早在2022年,安徽设立了200亿规模的市级政府引导母基金,提出力争5年内培育5-10家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引进不少于50家行业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与此同时,安徽省国资系统7支基金公司揭牌,目标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基金集群。
自此,安徽便成为VC/PE密集出差的目的地。红杉中国、深创投、同创伟业、基石资本、毅达资本……纷纷前来。
犹记得2023年1月,安徽省打响千亿引导基金第一枪,提出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并支持国有企业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随后《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印发实施,如今引导基金下设16只母基金正逐渐落地,接连征集GP,出资热闹。
与此同时,安徽省《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提出到2026年末,力争全省风投创投等管理机构达到300家,风投创投等基金管理规模达到6000亿元,逐步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创业资本高地。
创投兴则产业兴。昔日“总量居中、人均靠后”的安徽,通过以资本引入产业,服务招商引资,培育新兴产业,早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曾有母基金资深人士表示,“一个地方要想把创投做好,需要把创投当成一个产业去做,把生态做好,而不只是一个招商引资的工具。”投资机构不应只是单纯的招商工具,这一点于当下尤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