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走远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0-04-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雨打芭蕉(走远的记忆)
文/雪晴
雨夜,本该读点小文或信手涂鸦一番,却怎麽也拂不去窗外那滴滴哒哒的响声。已是秋天了,雨的声调开始迟缓、冷凄,没有由头。扶窗聆听,雨点打在窗户的雨篷上,浑厚、孤寂,颇具雨打芭蕉的意味。
这种感觉其实源于我一个遥远的记忆。
认识芭蕉树大约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姨妈草房的家南侧有几簇高过房顶的芭蕉。放暑假了,我们姐弟俩总会在山区的姨妈家住上一些日子。姨妈的茅草屋正对长江,三面环山,单门独户的黄土墙镶嵌在大山的青黛之中,恰似一副浓淡相宜的水墨山水。小小的农家院里,三合土打的院坝是一家人露天的客厅。盛夏的夜,屋里闷得出奇,等太阳落坡后,姨妈先用凉水把院坝冲一遍,再招呼我和表弟们到院坝里乘凉。一群孩子在院子疯玩,夜很深了仍嚷着不愿进屋。姨妈十分顺从我们,就拿了足以睡下三个孩子的簸箕放在院坝的中央,再用毛巾蘸凉水抹了,让我们躺下。躺在簸箕里看天感觉真好,乡野的天空,有时是极亮的月,有时是满天的星,我们看月亮,或者数着星星,还缠着姨妈给我们唱歌讲故事。有一天,天上什麽也没有,天空黑得怕人,我们在寂静的院坝呆了一会,忽然感觉有些怕,就都嚷着要进屋。第二天醒来推开窗户,看见屋外的芭蕉叶水洗般鲜绿,问姨妈,才知昨晚下了一场不小的雨。
然而,雨打芭蕉究竟是怎样的滋味呢?
据说古代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吴文英《唐多令》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在《点绛唇》里写到:“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可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关联。
而在我姨妈的芭蕉林听雨当是别有一番滋味。或许,以芭蕉硕大的叶和舒展的姿式,由着大一些但不很紧促的雨点打在上面,会有那空山幽谷的回响,恰似一种愁绪,一种低吟,一种喃语,引发人的联翩感叹;或许,向王俊雄的《雨打芭蕉》,清风细雨,娓娓道来,恬淡清幽,浓淡相宜——想象呈现给我的是一幅悠然静穆的农家自耕图。
那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品不到雨打芭蕉的情调。而今,走在涂满现代元素的林立建筑里,视觉里几乎找不到一丝芭蕉叶的踪影。那些紧密的雨点重重地打在窗户的雨篷上,没有轻盈的回响,没有远山的呼应,也没有心灵的自语,有的却是声声撞痛着都市人脆弱的神经。水是自然界最细腻最拥情的物质,雨打在芭蕉上,雨打在雨篷上,快乐抑或痛苦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然而,这水泥森林的雨篷上掉下的声音毕竟勾起了我对村野山乡雨打芭蕉的回味和怀想。
我多想回到童年,回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农家小舍。(写于1998年南坪老街)
转载请标注:东东工作室——雨打芭蕉(走远的记忆)